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众人的心。面对疫情,锦屏医共体扛起责任担当,全员动员,全力以赴,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
快速高效的出车保障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凭着一腔热血和执着,锦屏医共体120急救中心车队的驾驶员们,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特殊的战斗,他们开足马力,白天黑夜,24小时奔跑在患者接诊、危重转运的路上。
没时间去害怕 1月26日,经过防护培训,胡平和他的队友们正式投入了这场战斗。 “面对疫情,我们也会害怕。” 胡平今年38岁,家在剑河县,属驾驶员中年龄最小。由于出车工作一向很忙,他和家里的妻子、孩子平时都是一个月难得见一次面。 既要承担平时的120急救出车,又要负责临时的高风险人群转运,特殊时期的胡平和队友欧阳克芳、黄平三人,更是打起十足精神,时刻待命,随时出发。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几个都转运过有接触史的发热病人和隔离人员,心里是有点怕。但想到他们的压力本身就很大,如果我们表现出害怕,就更会增加他们的压力。” 很快地,这种怕的感觉,被一趟又一趟的出诊出车任务替代,几位驾驶员都没时间去多想这个问题。 据统计,1月26日至2月8日共14天期间,胡平三人累计驾车工作412小时,累计行驶13764km,人均日驾车9.8小时、日行驶328km。 “锦屏县境内多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能够平均时速40码已是极限了。”同时拥有A1A2两种驾车资格的胡平,虽是剑河人,但这几年120急救的驾驶经历,他对锦屏县15个乡镇的各村各寨位置路况早已是熟知于胸。 考虑到这超负荷的工作强度,2月9日,120急救中心将中医院龙跃槐和妇保院付厚清共两名驾驶员纳入排班,增加人手。 “怕和做是两回事。事后我们也从没去打听哪位患者是否为确诊病人。哪怕真是确诊病人,想想医生护士冲在更前面,我们又怎能退缩呢!”胡平说。 全天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无怨无悔。疫情期间,胡平和他的队友们,就这样用自己最朴实的坚守,为老百姓的生命站岗。
心里悄悄想家 “我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微信,关注国家以及我们贵州省的疫情通报。这些牵动全国人心的数据背后,可以看到疫情的发展与动向,也牵涉到自身的工作。”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120急救中心车队的两名驾驶员,与一些医护人员一起,被安排在专门的驻地规定不得回家。 42岁的黄平就是其中的两名驾驶员之一。他母亲患肾病八年,现每周必须两次血液透析;父亲喉癌晚期,已全身转移。然而疫情来袭时,黄平仍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了这场战斗。 “我不是一线医务人员,出不了更多更大的力,但我是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中的一员,和大家一样希望尽快战胜病毒,人们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我只能尽我所能,付出自己小小的力量,与大家的力量汇集一起,打赢这场战争。” “相对来说,我父母的事是小事。有妻子在,就可以了。” 黄平的话语,透出更多的是一种举重若轻的镇定,职业责任的担当,自然于心。 2月1日开始,黄平就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家,医院驻地两点一线,不出车就回宿舍。 “一切等疫情过了再说。那时候,我想向单位请几天假,好好地陪在父母身边几天。”这是黄平的心愿。 “谁都欠父母的,但黄平更欠。”说这话的是120急救中心车队队长欧阳克芳,也是被安排在专门驻地规定不得回家的两名驾驶员之一,52岁,党员,退伍军人。 “虽然我们不是医护人员,但我们干的是应急救援的活。既然干了,我们就要像医护人员一样逆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对于欧队长的身体力行,调度室的护士李惠记得最清楚:“2月15日是欧队长出车最累的一天,从早7:30出车到晚7:40收车,回来后累得一下倒在值班室,睡了三个小时又被叫醒,因为其他驾驶员都派出去了。” 特殊时期不能回家,电话就是命令,接到命令就要出发。抗“疫”阻击战还在继续,大家都还在响应政府号召尽量不出门,人生若换个角度,就如黄平发朋友圈所说:“你们呆得慌的家,我们只能是心里悄悄地想。”
平凡也有力量 “其实苦一点,累一点真不算什么,我只是希望像这种与发热病人有关的出车能尽快少一点再少一点,国家早日控制住这疫情。” 从中医院院区被抽调到120急救中心车队来增援,有可能会更多地接触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对此龙跃槐毫无怨言。 “害怕吗?是有点,但更多的是一颗平常心。我不会去问为什么是我,因为这是我的工作岗位,这是我的责任。”龙跃槐说。 在急诊科护士长姚群英的手把手指导下,龙跃槐和妇保院的驾驶员付厚清,两人在来120急救中心车队报到的当天,就紧急学习了传染病自我防控的相关措施,学会了正确戴口罩、戴手套以及穿脱隔离衣的方法。 有效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的重要措施。龙跃槐和付厚清两人,身在其岗不退缩,每次出车回来,都会按照院感要求对救护车进行消毒,车内紫外线照射,并且使用84消毒液稀释后对车身进行喷洒消毒,甚至门把手以及座位等处都仔仔细细地进行擦拭。 “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很要紧,不能因为消毒不严而成为感染源。”工作中,付厚清始终记得急诊科姚护士长对他第一天来上班时说过的这句话。 在付厚清看来,疫情当前,救护车的消毒工作最不能马虎,“这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及家人负责。” 付厚清和龙跃槐两人的加入,恰是锦屏排查武汉返乡人员的关键时期,全县救护车被县卫健委统一调度,多次转运隔离观察的人员,一次又一次,去敦寨,去救民,去龙池,去亮司……这些村村寨寨。 这一次次的出车,有凌晨,有半夜,也有饭点,完全扰乱了付厚清以前作为妇保院公务员驾驶员正常的生活节奏,他憨笑说:“习惯了,心里也是早有准备。再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应该挺身出力,共同早日战胜病毒。” 物资是防疫一线的首要保障,运输是实现保障的重要环节。在这场阻击战中,行政班驾驶员王振东的任务是专门负责防疫物资运输,但也“客串”着120急救出车工作,平时战友累了他顶上、有人请假他补位。 随着抗“疫”战斗的深入,防疫物资消耗量越来越大,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告急。春节期间,王振东不辞劳苦,昼夜兼程,多次开车随院领导到过贵阳、湖南怀化等地进行防疫物资的“东挪西凑”零星采购。 锦屏医共体互联网负责全县医疗机构的防疫物资采购工作。2月17日至22日,王振东与公司领导开车赴江西南昌、景德镇和安徽铜陵、安庆,历时六天,途中饿了吃方便面,困了睡服务区,辗转行程4000多公里,一路风尘写初心,递交了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党员、退伍军人的合格答卷。 与病毒斗勇,与时间比速,与疫情赛跑,锦屏医共体120急救中心车队的驾驶员们心中坚信,没有无法逾越的冬日,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平凡也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