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要闻动态
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是高位推动,政策措施保障有力。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出台了《黔东南州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建立了由副州长为召集人,农业、工信、卫健等28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议事机构,健全和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探讨和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下发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督促工作落实,确保中医药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23年全州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134.9万亩,产量50.1万吨,产值66.4亿元,种植面积、产量全省排名第三,产值全省排名第一。

二是示范带动,加快产业蓬勃发展。加大龙头培育,全州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本土经营企业共1002家,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2家、合作社1家,持续培育“山源太宝”“闲草堂”“世章天麻”“九牛山”等企业自主品牌4个。打造“定制药园”,推动产业发展,全州建有省级“定制药园”示范单位33家(2023年新增6家),种植面积达11.62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太子参、天麻、黄精、铁皮石斛、灵芝等;贵州省确定我州作为首批铁皮石斛、灵芝、天麻食药物质国家试点地区,种植面积达28.2万亩,鲜品产量6.565万吨。全州有8家生产企业先后获批铁皮石斛、天麻、灵芝“食药同源”试点生产企业,种植面积共计10万余亩,生产销售食品数量8.95万公斤,产值7123.8万元,产品销往约20个省市。

三是招商拉动提升集群发展实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多渠道的市场宣传促销活动2023年以来,“走出去”招商引资21次,新引进健康医养产业项目3个。充分利用我州苗侗等民族医药优势资源主动招商,“请进来”招商引资53家,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进项目41个,总投资18.67亿元,其中开工建设40个,到位资金3.36亿元围绕生物医药、苗侗医药产业领域,深度挖掘产业项目提高产业项目编制广度,抓牢产业链项目编制谋划项目26个,已签约项目6个2023年全州民族医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3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州有药品品种48个,取得52个药品注册批准文号,中西成药46个批准文号,22个从江瑶浴产品和5个丹寨药浴乳获得“健”字号,5个苗药获得国药准字号。

四是创新驱动,强化中医药传承发展。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2023年我州香樟叶、千把刀、水耗子3种民族药已纳入《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目录,开展民族医药科研项目11项。积极对益肺止咳胶囊石吊兰素检测方法进行开发,推动“益肺止咳胶囊、隔山消积颗粒”2025年申报纳入《药典》。加快对名老苗侗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特色医技医术进行挖掘整理与传承,推动科研单位、高校、苗侗医药协会制定苗侗医药名词术语规范,编写苗侗医药习性用标准。2023年与四川中医药大学合作完成《侗族医药名词术语规范》,正在撰写《黔东南苗侗医药志》,力争2025年完成编纂出版,为传承苗侗医药文化和推动苗药进药典奠定基础。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