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1-647650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1-03-22
文号 暂无 是否有效
信息名称 健康黔东南行动实施方案

健康黔东南行动实施方案

健康黔东南行动实施方案

来源: 规划信息与科技教育科 发布时间: 2021-03-22 10:5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930号)精神,围绕《“健康黔东南2030”实施方案》关于健康影响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环境总体要求,扎实有效推进健康黔东南建设,逐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居民健康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结合黔东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2030年,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并完善全州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各类公职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机构的建设。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州、县均应成立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到2020年达到每10万常住人口配备1.75名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标准,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2022年和2030年,全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18%30%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遵循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健全食品安全体系,严把食品安全关口,实施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居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开展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将营养干预纳入健康扶贫工作内容,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营养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国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倡导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营养科普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5%

3.实施控烟限酒行动。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推动个人和家庭充分了解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逐步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巩固提升无烟医院、无烟校园等达标创建工作逐步实现公共场所禁烟。利用价格调节、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严格执行税收政策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加强限酒健康教育,重视过度饮酒所导致的健康问题,逐步改变民族饮酒习俗,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饮酒习惯发生改变,饮酒总量出现下降。

4.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心理健康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或网络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高等院校开设心理学相关专业。培育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关注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升到20%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5.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州、县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全民健康场地的投入力度,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房地产开发、小区建设及乡村振兴等重点投入内容,加快建设城镇15分钟健身圈”,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广普及广播体操等工间操。鼓励和支持县级及以上建立体育总会。充分发挥黔东南州山地户外运动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健康跑、登山、徒步、骑行、游泳、漂流、攀岩、滑翔伞、露营、探洞、户外拓展等休闲运动项目制定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85%92.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5%及以上和45%及以上。

6.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以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支撑,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提升便民惠民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影像云、心电云、检验云建设,促进区域检查检验数据信息共享,实现检查检验结果高效互认。2022年和2030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80%及以上,基层群众远程医疗就诊率分别达到20%及以上和40%及以上,“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100%

7.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预防优先,打造健康环境。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利用,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寨、健康家庭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县(市)创建工作,其中,到2023年,全州50%县(市)创建成健康促进县,到2030100%县(市)创建成健康促进县。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203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0%60%以上;城镇“四害”密度全面持久达到国家C级标准以上;全州60%以上的县(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8.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门诊标准化建设,实现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孕产期保健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和计划生育服务门诊,并能规范开展服务。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推进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覆盖范围,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倡导婚前医学检查,每个县应至少有1所以上的产前筛查机构。开展妇幼中医药特色、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产科亚专科等建设,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9.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强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心理危机事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重大事件适应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完善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积极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发展制度和体系,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举办健康知识大赛、演讲比赛、手抄报等多种形式,鼓励吸引师生参与。积极开展健康学校建设。2020年和2030年,全州中小学校达到省级健康促进学校标准的比例为50%100%加强控烟宣传和无烟环境创建,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现有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按标准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10.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积极倡导健康工作方式,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队伍建设,配齐职业健康监管执法人员。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按照区域覆盖、合理配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州、县两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开展健康机关、单位、企业建设,落实职工定期体检措施,保障职工健康权益,针对职工健康需求,单位工会组织开展健康讲座或咨询等健康服务。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建立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系统。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1.实施山地紧急医学救援行动。依托州县两级人民医院,加强州县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和“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公共场所智慧卫生急救站建设,普及公民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配齐州县乡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基地、站、点设施设备。建成完备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陆水空立体化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格局基本形成,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到2022年和2030年,全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处置及时率均达到100%,并持续保持;公民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50%及以上。

12.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合理规划设置老年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比。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需求,举办健康养老护理院、疗养院、安宁疗护中心、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等医养结合机构。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特色康复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完善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完善老年人便利服务绿色通道,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按国家部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参加教育促进活动。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推进健康医疗与养生、养老等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健康服务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到2022年和2030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3.实施中医药民族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行动。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优势。实施中医民族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加强各级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机构治未病科室建设,加强中医民族医治未病技术筛选、标准制定和技术培训,为群众提供 规范化的中医民族医健康医疗、健康咨询、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干预调理等服务。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康复服务,中医民族医医院均设置康复科、治未病科。

()防控重大疾病

14.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广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推进公共场所配备基本急救设施设备和培训急救人员。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者的规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州县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建成胸痛中心,继续推进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死因监测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43.1/10万及以下和216.1/10万及以下。

15.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提升县级二甲及以上医疗机构癌症诊疗能力,加快肿瘤医院、综合医院肿瘤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等为主体的癌症诊疗和康复体系建设。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建立完善抗癌药物临床综合评价体系,推进癌症等疑难重症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制度衔接,缩短医疗保险报销、临床急需药物审评审批时限。切实降低癌症死亡率,更好满足百姓健康需求。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46.6%

16.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促进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肺功能检查项目。鼓励制药企业、三甲医院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

17.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开展健康指导提示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加强对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指导患者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与血糖监测。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药物配备制度。做好糖尿病慢性病特殊门诊报销按国家规定把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18.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应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防疾病。规范为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正确引导群众接种第二类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加强落实食盐加碘策略,维持人群碘营养适宜水平,强化寄生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措施,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健康黔东南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州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黔东南行动。州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州卫生健康局,由州卫生健康局、州教育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共同牵头负责具体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将预防为主、防病在先融入各项政策举措中,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各县(市)要参照州级层面的组织构架,在20206前组建本地推进委员会,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二)健全支撑体系。根据健康黔东南行动重点任务安排,组建专项行动工作组,负责专项行动的实施和监测工作。从相关领域遴选专家,成立州级健康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加强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训,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科技支撑,对重要健康因素及重大疾病防治薄弱环节加强科研创新。强化信息支撑,推动部门和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

(三)动员各方参与。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黔东南行动,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普遍认知,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单位特别是各学校、各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四)做好实施监测。将健康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相关任务的实施落实。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对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http://wsjkj.qdn.gov.cn/zwgk_5823770/xxgkml/zcjd/202103/t20210322_6726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