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关心支持下,州卫生健康局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及国家、省、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实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全州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州卫生健康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卫生健康委评为“2016年-2020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集体”,被州委、州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单位”“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先进集体”和“2020年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被州人大评为“2020年度州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被州政协评为“2017-2020年度承办州政协提案先进单位”,在州深改委组织的2020年50家州直部门全面深化改革考核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定点帮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州安委会、州消安委组织的2020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凝心聚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卫生健康局党组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责任,带领全州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及国家、省、州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第一时间组建专家组和医疗救治队,第一时间确定州、县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发热门诊,第一时间开展督查和演练,率先对“五类重点人员”全面开展核酸检测,选派93名医护人员、调配两批价值45.7万元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物资驰援湖北武汉鄂州,全力推动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效,省卫生健康委对我局在疫情期间的表现给予了表扬信通报表扬。截止2月24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全省各市州第三个“双清零”,连续一年多没有新增病例和阳性无症状感染者,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健康环境。
(二)攻坚克难,健康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出台《2020年榕江、从江2个县脱贫攻坚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州人民医院等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分片包保,层层签订责任状,先后12次组织召开部署调度及培训会议,深入开展督战和帮助指导,有效推动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普查中,健康扶贫工作方面“零”问题反馈,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普查,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我局在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中的表现进行了全州通报表扬。榕江、从江两县在接受脱贫出列检查时健康扶贫方面“零”问题反馈,顺利通过国家、省级退出评估考核。
(三)稳中求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一是整合资源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在凯里市区以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贵州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牵头,整合州妇幼保健院、黔东南州儿童医院、州精神病医院、州苗医医院与凯里市人民医院及凯里市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医科大学签订了“州校合作”办医框架协议,贵州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与州精神病医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二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州16个县(市)均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启动医共体试点建设,分别由23个县级医院牵头、8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共体建设,在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调研中,我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三是全面推进“组团式”医疗帮扶。在认真总结台江县“组团式”医疗帮扶基础上,全面推进台江“组团式帮扶”模式提质扩面,从江县人民医院与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榕江县人民医院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黎平县人民医院与金华中心医院等19家州内医疗机构与支援医院建立了“组团式”帮扶关系;另外,州人民医院与黎平、榕江县人民医院,贵医二附院与黄平、剑河、雷山县人民医院,州中医院与黄平、榕江县中医院建立了“组团式”帮扶关系,实现州内组团式帮扶全覆盖,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四)强基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2020年在建(续建)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健康项目42个,其中州级项目2个,县级项目40个,项目总投资19.7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66亿元,完成总投资的59.08%。获得地方专项债券建设项目21个,获得资金14.74亿元。获得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44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控能力提升等防疫体系建设。二是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常态化。全州共开展远程诊疗12.99万人次,其中,远程会诊4580例,远程影像诊断10.29例,远程心电诊断2.24万例,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实现高效、常态化运行。三是中医药民族医药得到较快发展。积极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全州各级中医医院免费提供预防用药超过20.99万人次,为疑似、确诊病例救治用药63人次,公益赠送苗药抗感香囊、苗药熏蒸方提取液、苗药七味清瘟饮、苗寨佬足健康粉、苗药熏蒸方等共计3.18万份,总价值31.4万元。州中医医院被省级确定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启动全省示范性中医康复医学科能力建设项目,争取到项目经费200万元。成功申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成功举办黔东南州2020年首届中药师职业技能竞赛。组织3家中药材基地(企业)申报省级“定制药园”,完成4家“定制药园”评(复)审工作。2020年获得中医馆建设项目17个,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项目全覆盖,目前已完成建设205个,覆盖率达98.6%。组织开展2020年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共完成培训660人次。四是老龄健康事业稳步推进。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试点6家,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1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3家,安宁疗护服务试点2家,工作均顺利开展。养老金发放、公交车乘车优待、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政策全面落实。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35.57万人,体检率112.38%,超过省级67%的任务要求。五是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州所有乡镇(街道)建成基层高血压防治中心,并配备至少有一名高血压防治“本土专家”,实现基层高血压防治体系建设全覆盖。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2020年,全州有7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基本标准,12个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
(五)统筹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381.87/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11.27%。疫苗报告接种率达95%以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维持在较低水平,继续维持基本消除麻风病危害、消除疟疾、消除麻疹状态,继续维持无脊灰和无碘缺乏病状态。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起,事件报告率、处置率均达100%。二是妇幼健康工作稳步推进。全州住院分娩率达99.48%,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省级目标要求内。完成宫颈癌筛查24.06万例,完成率100.27%;完成乳腺癌筛查21.59万例,完成率101.38%,超额完成省级目标任务。州人民医院建成产前诊断分中心,16个县(市)25家医疗保健机构取得产前筛查资质,实现产前筛查机构全覆盖。全州共建成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20家,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三是综合监管工作成效凸显。深入推进“护卫健康贵州2020”监督执法工作,2020年全州共立案1882件,罚款357.94万元。随机监督抽查任务1451个,监督完成率100%。在省卫生监督局对全省9个市(州)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中期督查中,黔东南州获得全市(州)综合督查排名第一,州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得市(州)本级综合督查排名第一。2020年上报的卫生健康执法案例获全国优秀案例,连续四年成为贵州省当年唯一获奖案例。2020年4月,黔东南州在全省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2020年8月,受邀在全国传染病疫情防控监督执法培训班进行授课。四是职业病防治体系逐步建立。建成州、县两级重点职业病风险监测体系,职业健康执法和危害因素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2020年全州未发生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慢性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和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事故。五是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全州累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7个,国家卫生乡镇49个,省级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聚力转型,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3.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5‰,人口计生主体指标增长符合预期。发放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奖扶资金3526.76万元,惠及城乡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二女户6.49万户11.63万人。完成家庭服务中心建设9个,免费为43名唇腭裂患者和71名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投入人口健康基金125万元对600余户困难计生家庭实施生育关怀、医疗(生活)救助。
二、存在困难及下步打算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卫生健康工作与国家和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亟待解决。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需加强。二是信息化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基层服务能力不够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四是深化医改“三医”联动改革协同性还不够。五是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针对存在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系列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强基层补短板,创新推动全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强化“四方责任”,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州疾控中心、州传染病院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综合监督、老龄健康工作力度,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三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组团式”医疗帮扶,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四是全力提升乡村两级服务能力。加快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短板问题,稳定村医队伍,加强业务培训,确保乡镇卫生院“看得出常见病、转得出大病、管得好慢病、接得住康复病”。五是传承创新中医民族医药发展,全面提升中医民族医服务能力。六是加强早婚早育治理,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七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提高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